茶酒融合破局啤酒存量市场 中式精酿开启消费新范式

日期:2025-07-24 浏览:33

来源:中国食品报

消费新势力崛起:中式精酿引爆市场热度

炎炎夏日,郑州白领周航在外卖平台下单了一打“金星毛尖”和“冰糖葫芦”混搭精酿啤酒。25分钟后,带着冷雾的易拉罐已经摆上聚会餐桌。当淡金色液体涌入杯中,茶香混着麦香漫开。“以前总觉得啤酒发苦,这茶啤回甘很顺。”她举杯时,水汽正顺着指缝滑落。这种“东方美学+现代工艺”的创新饮品,正悄然改写啤酒市场的竞争格局。

快消品监测网络“马上赢”数据显示,茶啤品类在2024年1—7月市场份额尚不足0.01%,而到11月已飙升至2.91%。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国内部分啤酒企业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,最大降幅达11.8%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啤酒产量3521万千升,同比下降0.6%。

存量市场困局:三重挑战倒逼变革

中国啤酒行业持续调整。中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数据亦显示,啤酒是2024年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营收下滑的品类。

困境源于三重结构性挑战:

原料与工艺迭代争议加剧。部分主流产品配料表中,大米占比达45%,啤酒花浸膏替代天然酒花,麦芽浓度仅7.5°P。

健康需求驱动消费转向。有研究显示,长期饮用啤酒者,其患脂肪肝、高尿酸血症、痛风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。主流工业啤酒嘌呤含量多在35—50mg/500ml,是精酿啤酒的2—3倍,部分产品含有的防腐剂也引发代谢负担担忧。

消费场景升级,年轻群体饮酒需求从“解渴”转向“品鉴”,愿意为独特风味支付溢价,上海Mikkeller酒吧158元精酿套餐的高复购率印证了这一趋势。

破局之道:企业茶酒融合实践

在行业调整期,河南企业率先将目光投向本土资源。金星啤酒品牌推广总监王文艺介绍研发初衷时表示:“我们希望融合中国特色与地方文化,打造精酿产品。”这家老牌豫企将研发焦点锁定在信阳毛尖上。

茶啤并非简单的“茶+啤酒”勾兑,核心难题在于解决茶多酚对啤酒泡沫稳定性的影响。金星研发团队采用冷萃锁香、茶麦共酵工艺,结合丹江口水源与28天发酵周期,最终实现麦香、酒香与茶香的融合。

市场数据印证了创新成效:金星茶啤消费者中,女性占比60%,18—35岁群体占80%。更带动了全国茶种的酿造尝试——“马上赢”数据显示,2024年茶啤市场中,毛尖占比39.78%,茉莉花茶啤占31.63%,龙井占15.72%,乌龙茶啤占9.48%。

口味创新成功打开局面后,金星啤酒乘胜追击,今年5月上市的“冰糖葫芦”系列供不应求,女性消费者的占比继续提升。在传统厂商增长乏力之际,这家区域品牌凭借中式精酿系列迅速覆盖31个省市,实现了全国化布局。

行业共振:多维创新重构产业生态

茶啤崛起仅是精酿革命的冰山一角。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,“中式创新”品类占比从5%跃升至18%。多家企业加速布局:青岛啤酒推出龙井小麦啤、西柚白茶和草莓西柚等新品;燕京啤酒子品牌狮王推出茉莉白啤、树莓小麦等精酿产品;广药集团开发“凌爽草本精酿”,探索中药与精酿的跨界。

这场变革正沿着三条路径深化:

口味创新,健康化与在地化成为关键词。无醇/低醇啤酒市场规模快速增长,云南玫瑰、潮汕油柑等区域特色原料进入酿造环节。洛阳牡丹白啤、茉莉鸭屎香、原叶冷萃龙井等新品层出不穷。

渠道革新,即时零售与场景化消费崛起。济南环联夜市的“青岛啤酒交易所”设置30个智能打酒点,支持扫码自助打酒,系统按购买量动态调价。华致酒行7月18日宣布启动全球美酒最快15分钟达,改造社区烟酒店为前置仓,接入500余个SKU。啤酒凭借高即时性、低便携性特点,在即时零售渠道的渗透率已达6.5%,增速超30%。据京东《2025低度酒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低度酒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占比持续攀升,其中果酒(年增速72%)、茶酒(年增速65%)、气泡酒(年增速210%)表现亮眼。

产业升级,智能制造破解规模与品质矛盾。深圳某企业推出的年产5万吨精酿方案,万吨级糖化中心采用动态低压煮沸技术,降低能耗40%,智能发酵矩阵温控精度达±0.3℃,模块化产线可同时生产20+品类。


0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